广州市南沙区科协联合举办“南沙科普游——端午艾草香,中医非遗韵”活动
6月8日,广州市南沙区科协联合南沙鹤年堂中医中药养生文化非遗科普基地举办“南沙科普游——端午艾草香,中医非遗韵”活动,旨在引导青少年探寻传统节日的文化轨迹和精神内涵,向青少年家庭科普中医技法与中医药文化,为他们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科普讲解员的带领下,家长与小朋友一同参观了鹤年堂中医药养生科普基地。传统炮制技艺展示区里的古法搓丸、戥称称药等场景,激起了孩子们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浓厚兴趣。通过亲身体验,各位小朋友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医制药人的匠心智慧与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沐兰汤是流传已久的端午节习俗。现场工作人员身着汉服,手持艾草娉婷而立,遵循古礼,用艾草蘸取沐兰汤轻拂家长及小朋友的双手,寓意祛除病灾与秽气,希望日后健康平安,“福运”常伴。
听非遗文化,知传统习俗。课堂上,科普讲师通过中医趣味典故、中药猜谜等形式,向在场的青少年们科普传统文化知识,带领大家回望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脚步,充分了解端午习俗,体会端午节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抱有的浓浓家国情怀。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深入地感受传统中医药的文化魅力,本次活动结合端午节习俗,精心设计了端午香囊门挂制作体验环节。
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民间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活学活用,认真地用戥称称取药材,用铜缸子捣碎药材,不一会儿,一个个药香四溢的香囊就做好了。孩子们拿着亲手制作的香囊,笑容满面地闻着萦绕在鼻尖的清凉药草香,眼里写满好奇,欢喜溢于言表。
紧接着,小朋友们便对香囊、艾草、菖蒲、高良姜叶、葫芦,以及端午寄语卡片等装饰品进行巧妙搭配,很快,一束束充满自然药草香的门挂从他们的巧手里诞生,只知门挂的意义非凡,孩子们的笑声不断。
本次南沙科普游将传统中医药养生文化与传统节日习俗相融合,让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寓教于乐的知识探究和实操体验,不仅让青少年了解到端午节的历史知识和风俗习惯,还让他们零距离地感受到优秀传统节日的浓郁文化气息和独特文化魅力,从而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进而赓续文化基因,厚植文化自信。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