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材料技术与科学家的伟大爱国精神走进课堂
阅读: 次
3月5日下午,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王宁寰教授来到佛山四中,为高中生做"神秘的新材料和高新技术"科普报告。他以一个二战期间中国留学生研究喷火式飞机螺旋桨轴材料技术的故事作为开头,娓娓道来科学家研究材料科学的艰辛与卓出成效。这位中国留学生在当时成功分析了螺旋桨轴裂的原因,并成为氢脆理论创始人,获得哲学和冶金技术双博士。这位留学生不仅聪明,而且爱国,就像钱学森同志那样,毅然冲破帝国主义的阻挠,回来报效祖国。
王宁寰教授的声音洪亮,富含激情,将科学家的精神风貌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并引起大家对材料科学的兴趣。他介绍了高技术材料的分类,如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其中功能材料占85%以上。中国稀土资源丰富,并在某些稀土材料方面国际领先,如高端红外传感皿材料产量占全球60%以上,自发光材料也是全世界领先。他还介绍了稀土材料在我们身边的应用,如汽车上的微型马达,又如佛山陶瓷公仔上的鲜艳釉料。这些内容都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与共鸣。演讲结束后,王教授还与学生们互动交流,回答了稀土生产的环保问题,以及稀土自发光材料的无毒特性和发展历程。
此次演讲是2013年佛山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60场巡回演讲活动之一。
科普报告现场
王教授向学生赠送中科院院徽
报告后互动交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