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籍院士郑耀宗回乡主讲中山院士论坛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了更好地引导中山市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进取精神,明确求学目标,树立人生方向,5月16日,中山市科协特别邀请中山籍中国科学院院士郑耀宗在中山一中主讲《中山院士论坛》——“求学、研究和人生”。本届论坛活动是中山市科协开展院士专家进学校活动的重要内容,目的是通过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与青少年学生的互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引导青少年学生进步和成才。中山市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余元龙,党组成员、秘书长海春生,中山市一中校长王锡文等参加了论坛。
郑院士祖籍中山三乡,出生于香港,是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在国外深造回国后,先后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原香港城市理工学院),并于1996年-2000年任香港大学校长。郑院士,白发苍苍、精神矍铄,一出场即赢得了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郑院士说,他最喜欢和年轻人交谈,这样就会感觉自己也很年轻,轻松的开场白马上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随后,郑院士从他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求学经历,毕业后的几段工作经历讲述了他的理想和选择。
小学的时候,郑院士和其他的男孩子一样,调皮好动,觉得读书很辛苦,成绩自然很差。不过中学时期的一件事带给他极大的触动,促使他发生转变。有一段时间,因为父母没有工作,交不起学费,又很难借到钱。家里的艰辛让郑院士幡然醒悟,为了家人和自己能有更好的生活,必须努力读书。
因为这段经历,郑院士也提醒在座的同学们,一定要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做最该做的事,珍惜现在的条件,尽量做到最好。同时也鼓励同学们,求学就是一场马拉松,一开始落后不代表永远落后。所以,只要及时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依然有迎头赶上的机会,他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读书固然重要,郑院士也不提倡死读书,鼓励同学们多参加社团和社会公益活动,分配好学习与实践的时间。
大学时,因为受到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的影响,郑院士选择了香港大学的物理专业,本科毕业后又赴加拿大深造直至博士毕业。在加拿大工作期间,对金属-氧化硅-硅(MOS)系统及其器件物理和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而在事业最鼎盛的时候,郑院士为了年迈的父母毅然选择了回到离家乡较近的香港大学做一名教师,虽然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国外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他表示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郑院士说,找一份好的工作并不是读书的唯一目的。只有对社会有承担,对一切社会事务有承担的人,才算是受过教育的人。所以郑院士回港后,始终致力于推动香港教育事业的发展。郑院士说,每个人在世,都应该在世上留下一些脚印,不一定轰轰烈烈,一个普通的工人和服务人员,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即是对社会的责任。
郑院士的讲述让同学们受益匪浅,赢得了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郑院士和学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