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明年升空在望
阅读: 次
“‘嫦娥一号’发射时机的难点问题,目前经过科学家们反复思考已得到有效解决。”日前,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出席由省科协主办的科协论坛作题为《空间探测的进展与我国的月球探测》的学术报告时透露,我们可以提前三天发射,如果一切正常,就让探测器绕地球多飞三天;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还有三天时间可以补救。据介绍,由于明年只有7个月适宜发射“嫦娥一号”,每个月又只有一天具备条件,而每天只有半小时的时间可以操作,排除天气因素,全年只有3.5个小时可以把握。选择发射时机一度成为难题。
欧阳院士还透露,“嫦娥工程”探月计划进展顺利,运载火箭、探测器、数控、发射场和地面运用五大系统各技术指标均已确定,目前已全面进入“转正样”阶段,“嫦娥一号”明年升空在望。“今年是决战年,明年是决胜年。”欧阳院士喜不自禁。
报告会上,欧阳院士以翔实的图片和生动的描述,为听众介绍了世界上空间探测的进展和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意义、必要性、可行性和未来的发展计划。并就大家十分关注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工程目标、科学目标及有效载荷配置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省科协主席卢钟鹤、省科协的其他领导、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学科带头人和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省直属有关部门的负责人400多人在现场聆听了欧阳院士的精彩报告。
深空探测:21世纪科技竞争的焦点
欧阳院士直言,深空探测已成为21世纪科技发展竞争的主要焦点之一,也是航天科技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深空探测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永恒的主题,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介绍,深空探测是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向更广阔的太阳系空间进行的探索,扩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而这又是人类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无限求索精神的体现。
他提到,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是深空探测的重点领域。月球的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为地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并做出重大贡献。据介绍,近年来,很多国家提出了利用月球的方案,制定了相应的月球探测计划,并在积极实施中。其中,美国提出了2008年前开始发射无人探测器到月球,进行系统的月球探测;2020年前重新载人登月,在月球上长期居留;以月球为跳板,2030年把宇航员送上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宇宙空间。
欧阳院士指出,目前我国“嫦娥工程”已经启动,标志着我国的深空探测已经起步。后续的深空探测新领域的开拓与实施,不仅会进一步推动与提高“嫦娥工程”的能力与水平,也将加速深空探测新领域的开拓与实施,并构成一个统一领导、相互促进、持续与协调发展的深空探测新体系。
探月工程:推动高科技进步
“中国正在进行的探月工程将极大地推动我国高科技的进步。”欧阳自远表示,月球探测在火箭、通讯、测控、遥感、仪器研制等技术方面要求很高,需要科研人员去攻关和实现,由此带动一系列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最终带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升级,从而推动和带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据欧阳院士介绍,我国月球探测第一期工程将实现四个科学目标:一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二是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探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三是探测月壤厚度,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并估算氦-3的资源量等;四是探测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他指出,我国的月球探测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并富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月球的三维影像图,别的国家还没有全面覆盖整个月球表面,留有空白,南北极也没有做好。“我们还将探测月球表面14种可能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重要元素,美国已经做了5种有用元素在整个月球的分布与含量。”此外,我国将首次开展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探测,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
嫦娥一号:将携九“武器”探月
据欧阳院士透露,“嫦娥一号”卫星将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利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届时,“嫦娥一号”将携带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干涉成像光谱仪、伽马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微波辐射计、高能粒子探测器、低能离子探测器、数据管理系统等九种“武器”升空探月。至目前为止,全部九种仪器都完成了初样研制并正在进行测试。“嫦娥一号”卫星将按计划绕月飞行一年。他还透露2007-2012年,我国将争取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2012-2017年,争取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采样返回。
“一次月球探测的经费只相当于修两三公里地铁。” 对于国人关注的登月经费问题,欧阳院士再一次在公开表示,尽管一期嫦娥一号探月工程花费14亿元人民币在普通百姓看来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探月工程是我国的重大工程,而非用全国力量作赌注去实行。事实上,登月的第一期工程14亿元,只相当于全国GDP的3万到4万分之一,而以后登月计划的费用也是占GDP的4万分之一左右,绝对不会给国家造成负担。见习记者 卢育辉 本报记者 钮海东
■ 相关资料
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近年来,欧阳自远参与并指导了中国月球探测的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定。
欧阳院士还透露,“嫦娥工程”探月计划进展顺利,运载火箭、探测器、数控、发射场和地面运用五大系统各技术指标均已确定,目前已全面进入“转正样”阶段,“嫦娥一号”明年升空在望。“今年是决战年,明年是决胜年。”欧阳院士喜不自禁。
报告会上,欧阳院士以翔实的图片和生动的描述,为听众介绍了世界上空间探测的进展和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意义、必要性、可行性和未来的发展计划。并就大家十分关注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工程目标、科学目标及有效载荷配置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省科协主席卢钟鹤、省科协的其他领导、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学科带头人和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省直属有关部门的负责人400多人在现场聆听了欧阳院士的精彩报告。
深空探测:21世纪科技竞争的焦点
欧阳院士直言,深空探测已成为21世纪科技发展竞争的主要焦点之一,也是航天科技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深空探测是人类探索宇宙的永恒的主题,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介绍,深空探测是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向更广阔的太阳系空间进行的探索,扩展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而这又是人类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无限求索精神的体现。
他提到,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是深空探测的重点领域。月球的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为地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并做出重大贡献。据介绍,近年来,很多国家提出了利用月球的方案,制定了相应的月球探测计划,并在积极实施中。其中,美国提出了2008年前开始发射无人探测器到月球,进行系统的月球探测;2020年前重新载人登月,在月球上长期居留;以月球为跳板,2030年把宇航员送上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宇宙空间。
欧阳院士指出,目前我国“嫦娥工程”已经启动,标志着我国的深空探测已经起步。后续的深空探测新领域的开拓与实施,不仅会进一步推动与提高“嫦娥工程”的能力与水平,也将加速深空探测新领域的开拓与实施,并构成一个统一领导、相互促进、持续与协调发展的深空探测新体系。
探月工程:推动高科技进步
“中国正在进行的探月工程将极大地推动我国高科技的进步。”欧阳自远表示,月球探测在火箭、通讯、测控、遥感、仪器研制等技术方面要求很高,需要科研人员去攻关和实现,由此带动一系列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最终带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升级,从而推动和带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据欧阳院士介绍,我国月球探测第一期工程将实现四个科学目标:一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二是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探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三是探测月壤厚度,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并估算氦-3的资源量等;四是探测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他指出,我国的月球探测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并富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月球的三维影像图,别的国家还没有全面覆盖整个月球表面,留有空白,南北极也没有做好。“我们还将探测月球表面14种可能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重要元素,美国已经做了5种有用元素在整个月球的分布与含量。”此外,我国将首次开展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探测,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
嫦娥一号:将携九“武器”探月
据欧阳院士透露,“嫦娥一号”卫星将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利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届时,“嫦娥一号”将携带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干涉成像光谱仪、伽马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微波辐射计、高能粒子探测器、低能离子探测器、数据管理系统等九种“武器”升空探月。至目前为止,全部九种仪器都完成了初样研制并正在进行测试。“嫦娥一号”卫星将按计划绕月飞行一年。他还透露2007-2012年,我国将争取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2012-2017年,争取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采样返回。
“一次月球探测的经费只相当于修两三公里地铁。” 对于国人关注的登月经费问题,欧阳院士再一次在公开表示,尽管一期嫦娥一号探月工程花费14亿元人民币在普通百姓看来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探月工程是我国的重大工程,而非用全国力量作赌注去实行。事实上,登月的第一期工程14亿元,只相当于全国GDP的3万到4万分之一,而以后登月计划的费用也是占GDP的4万分之一左右,绝对不会给国家造成负担。见习记者 卢育辉 本报记者 钮海东
■ 相关资料
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近年来,欧阳自远参与并指导了中国月球探测的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定。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