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 提高城镇居民科学素质
2010年城市社区科普工作座谈会现场(黄淑曼 摄)
近几年来,广东、北京、沈阳等地方科协分别探索实施了社区科普“五个一”创建活动、“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和社区科普大学创建工作,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正逐步成为科协开展城市社区科普创新工作的重点项目。
广东以“五个一”创建活动为抓手,推进社区科普工作
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吴焕泉在介绍社区科普工作“五个一”创建活动的情况时说,在2009年至2011年,广东将在全省创建100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开发1000种社区科普资源、创建1000个科普志愿者社区服务站、建设10000个社区科普图书室和社区科普画廊。
目前,广东省科协会同省文明办、省科技厅专门制定了《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强调社区科普要与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有机结合,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有机结合,自觉地把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范畴。
为缓解社区科普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2009年广东省科协成立了省级科普志愿者协会,对全省科普志愿者进行调查模底,指导地方科协规范科普志愿者管理。目前全省建有科普志愿者队伍1730支、人数15万人,在社区建立科普服务站2119个,2009年进站服务的科普志愿者25000人次,全省60%的街道建立科协或科普协会,有950个社区建立科协或科普小组。
近年来,广东省科协还安排了2000多万元支持基层科协、社区建设科普画廊,同时引进社会力量投入5000多万元,在广州市的街道、社区建设了1500多座高标准的科普画廊。目前全省建有社区科普画廊6800座,总长度超过5万米。
北京以资金带动效应,实施“益民计划”
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核心是“益民”,要通过社区科普提高城镇居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实践能力,提高城镇居民低碳生活、健康生活、安全生活的认识能力。
北京市科协早在2008年就开展“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在2010年城市社区科普工作座谈会上介绍了该计划的实施情况。
北京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实施得到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北京市财政局负责资金安排,按照“定额资助、定向使用”的原则,实行专项转移支付,纳入市对区县专项补助项目库管理。该计划自实施以来,累计投入奖励资金3900万元,共奖励优秀科普社区222个、资助重点新城新建社区10个、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社区31个。奖补经费70%以上用于硬件科普设施建设。
据初步统计,两年来新建和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184个,购置科普硬件设施、科普展教品1万6千余件;通过社会招、邀标方式,形成6个系列13个主题131件户外科普园地产品;新建、改建、扩建科普画廊2755延米,增加科普图书24万3千8百余册。科普宣传员队伍1216人扩大到2851人,建立了200多支10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700多次,受益人数达200多万人,比益民计划实施前增长1倍以上,达到了科普益民的目的。
沈阳办社区科普大学,创新社区科普教育方式
沈阳市科协副主席李凤伦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创办社区科普大学的重要性,她说:“通过创建社区科普大学,实施集中性和系统性教育,创新了社区科普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使以前科普教育活动由‘游击战’变成了‘阵地战’,使科普工作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教学内容实现了经常化和系统化,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参与科普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参加社区科普教育的人数成倍递增。”目前,沈阳市社区科普大学已发展到270所,在学学员达到1.5万人,结业学员达5余万人。
沈阳市在社区科普大学办学过程中,坚持“五个集中,五个优化”:一是集中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将全市在职和离退休的科技界、教育界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成立了市、区、街、社区1200人的科普志愿者讲师团。二是集中学员需求,优化教材内容。本着“学员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的理念,集中大家的需求,并经过认真梳理确定教材内容。三是集中各方资助,优化办学硬件。办学之初采取了“社区自筹一点、区街资助一点、科协帮扶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到办学规模扩大后,市、区两级科协在科普经费中划拨专项资金资助,各级财政也鼎力支持。四是集中领导关怀,优化办学效能。五是集中科协力量,优化保障机制。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