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博鱼网页版 >科协新闻>要闻>详细内容

科技教育促腾飞 硕果累累谱新篇

2010-08-06 来源: 【字体:
阅读:

  未来的时代,是一个科技革命的时代,一个富于创新的时代,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走在科学技术前沿。而在这个创新的时代,人才培养是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近年来,广东省在青少年人才培养方面以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校内外科技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水平多年来在全国位居前列。

  精心创品牌  活动成效凸显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教育、科技和科协部门的推动下,全省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外科技教育活动,形成了“中小学校科技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青少年科技夏令营”等活动品牌。

每年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中小学生超过200万人次


  校内外科技教育活动的有效衔接,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究、发明创造和社会实践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每年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中小学生超过200万人次,参加省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五学科竞赛的学生有5万多人。近五年我省青少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500多项,2007年取得了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全国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829人次,其中信息学科连续6年成为获得保送生资格最多的省份;获得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等奖75人次,2007年取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奖26人次和各项国际科技竞赛金牌22枚、银牌10枚。

  创新人才在国际舞台上闪光

  在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我省青少年表现出良好的科学素质、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涌现出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后备人才。

我省青少年选手参加国际科技竞赛


  在国际科技竞赛中,我省选拔出的选手代表表现十分突出。如华师大附属中学郭艳婷同学的科学论文《中国南部沿海养殖业的现状与展望——来自广东赤潮灾区拓林湾和深澳湾“海上渔村”的思考》,在第53届国际英特尔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获得英特尔青少年特别奖;广州市第六中学崔融丰的研究项目《包埋光合细菌净化观赏鱼养殖污水的研究》,在第55届国际英特尔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获二等奖;广州市第47中学的“因特网机器人控制系统”,在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未来工程师联展上获一等奖;佛山市二中郭阳等同学的《珠江三角洲农耕湿地重金属生化脱毒实验研究及应用》,在2007年“世界水周”获“斯德哥尔摩少年水奖”特别奖;深圳实验中学修聪等同学的《脚用键盘》,在第十九届欧盟青少年科学竞赛中获最佳创新设计奖;广州七中叶泉志同学成为发现NEAT小行星的第一个中国人。这些选手在国际舞台上的出色表现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加强

  近年来,广东省各级教育、科技和科协部门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交流,近五年全省累计培训科技老师4万多人次,并选送优秀科技辅导员到美国、英国、法国及香港、澳门进行交流培训,观摩国际性、全国性科技竞赛活动。

  二是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各地、各部门和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加大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科技活动场馆的建设,全省已建立省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20多个,各类科普教育基地500多个,科学教育特色学校200多所。特别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投入巨资建设了广东科学中心,以“自然、人类、科学、文明”为主题,演绎包含人与文明、人与科学、人与自然相对关系。并设有“飞天之梦”、“儿童天地”等 400个展项,成为了广东青少年科技教育和实践的重要基地,它的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三是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理论建设。多次承担全国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理论研究课题和研讨会,编辑出版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丛书。

  地方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态势喜人

    我省各级教育、科技和科协部门,在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中,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为目标,立足现有基础,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开拓创新,加大投入,工作态势喜人。

  各地结合实际,建立激励政策,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较好的条件,如广州市近几年投入600多万元,对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的科学教育特色项目给予奖励资助;东莞市每年投入100万元奖励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深圳市福田区、龙岗区等每年安排超过40万元开展中小学校科技节活动;有关企业、事业单位积极主动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无偿提供场地和器材,免费开放实验室……全省各地形成了各自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特色和基本经验。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