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博鱼网页版 >科协新闻>要闻>详细内容

广州市海珠区以科普示范促发展为“十二五”开好局

2011-04-20 来源: 【字体:
阅读: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是首批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十多年来,在中国科协、广东省科协等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海珠区科普示范硕果累累。进入“十二五”时期,海珠区委、区政府坚持重视科普工作,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为契机,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主线,强领导、建网络、增投入、夯基础、育典型,有力促进了科普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建设幸福海珠作出了新的贡献。2011年3月,海珠区以高分通过了广东省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检查组对创建2011~2015年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工作的检查验收,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广东省检查组代表中科协检查验收广州市海珠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工作

  以人为本,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重点推进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定期举办全区科普流动画廊大联展、科普大讲堂、“农转居”人员职业技能竞赛、人口计生一日游、科普主题日公众义诊咨询等大型科普活动;结合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开展了“健康迎亚运”、“科学防核辐射”、“垃圾分类全民行动”等经常性的科普进社区活动;打造公益性的“海珠街坊讲坛”,并利用老年大学、职工大学等阵地普及各类科普知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使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广州市海珠区内青少年科技活动丰富多彩

  重点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积极组织辖内中小学校、教育基地等单位开展中小学生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两年来,区内学生共获得国际级奖项1项、国家级370项、省级244项、市级1700多项;充分利用区少年宫资源,打造了海珠区“小海豚”科技节、“小海豚科技馆”校园行、“小海豚科技苑”天文科普教育系列活动等活动品牌;发挥学校少先队、共青团在未成年人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小海豚科普章”争章活动、“羊城之夏”和“青年地带”暑期活动等,向青少年和社会大众宣传环保、健康、安全等科普理念。

  重点推进企事业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素质行动。面向辖内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了多期、多门科目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培训;全面启动“创业指导进社区”活动,并为区内劳动者提供职工在岗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农民工培训等,每年受训人员达10000多人次。此外,组织了海珠职工建功立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劳动政策法规“三进”系列宣传培训活动、软件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讲座以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各类提升职工科学素质的活动,为专业技术人员和城区劳动者专业技能的提升创造了平台。

广州市海珠区定期召开会议总结部署全区科普工作

  重点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行动。结合国内形势和海珠区实际,打造了“海珠讲坛”高端干部学习平台,定期邀请专家教授为领导干部开设作风建设、经济、河涌整治等各类专题辅导讲座、科技报告会,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管理的能力;在党校开展的公务员培训课程中加入了防灾应急、心理保健等科学素质方面的学习内容;面向领导干部举办了知识产权专题讲座、女领导干部健步行活动等;科协、妇联、计生、卫生部门也加强了对本系统干部的业务培训,有效提升基层干部开展科学素质工作的能力。

  夯实基础,提高城区科普服务能力

  完善“区-街-社区”科普服务网络。发挥科协组织作为科普主力军的作用,积极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有志于科学普及的人士投身到科技教育、科普宣传中,为城区科普出一分力。按照“重心下移、联合联动”的科普工作思路,健全了各街道科协、社区科普工作小组等基层科普组织,在街道、社区实现了覆盖率100%,且不断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者的科普服务能力,发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科普活动,切实把科普工作落到了实处。

广州市海珠区打造了多个科普精品工程

  建立健全高素质的科普队伍。一是组织科普讲师团,充分发挥辖内各类专家人才的专业科学知识和宣讲能力,为广大干部和群众及时送去了科学资讯和科普知识。二是组建69支科普宣传队,深入社区开展了各类科普展演活动,为居民群众送上精彩的科普文化大餐,丰富了社区科普文化生活。三是充实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为18支科普志愿者队伍注入新力量,经常性地开展科普服务进社区活动,让居民群众能在家门口就享受到科普成果。

  构筑具有海珠特色的科普阵地。一是加强基层科普设施的建设力度,打造了光大社区生命科学园、基立新村社区节能环保科普广场、海珠区防震减灾科普园等一批科普精品工程以及滨江街婚育文化园、官洲兰香工作室等宣教服务品牌,建成科普画廊(宣传栏)360个。二是整合文化教育设施为科普阵地,延伸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博物馆、社区书屋等的科普服务功能,通过科普读物推广、网络专题培训、科普影片展播等活动,深入浅出地传播科学知识。三是拓展青少年科教设施,培育了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等9个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在区少年宫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区级青少年科技馆——“小海豚科普馆”,为区内青少年开展科学参观、科技实践提供了重要场所。

广州市海珠区坚持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资源

  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资源。近年,加大了科普资源投入力度,编印了科普知识系列小册子、人口计生宣传册、健康科普知识及传染性疾病宣传折页等科普资料,组织制作了科普宣传台历、科学素质宣传环保袋、人口计生宣传纸巾盒、健康教育VCD等宣传精品,并为基层配置了流动式科普宣传展架及科普知识画板、多功能“壁挂式科技馆”等。此外,专门设计和制作了多功能地震应急包,印制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折页,切实提高居民防灾减灾能力,引导居民学会防御地震灾害。

  营造氛围,形成科普工作良好社会环境

  开展富有成效的主题科普活动。坚持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为契机,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自上而下地开展了多项大型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声势浩大,影响广泛;坚持开展以“流动画廊社区行”、“流动科技馆”及“科普一日游”等为代表的科普活动,在本区乃至全市形成活动品牌,并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近年,还围绕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举办亚运会”等中心工作,动员全区举办了“科普进家庭”、“齐迎绿色亚运”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问题的了解和参与度。

广州市海珠区举办了一系列广受群众欢迎的大型科普主题活动

  加大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近年,陆续完成了对区内街道和部门子网站的建设。QQ、短信平台、社区网等的相继使用,也丰富了科普传播的渠道。区科协网、区科技信息网、江南中街男性健康网等科普网站发挥了科普宣传网络主阵地的作用,为各类人群汲取各自所需的科学信息和科普知识提供了平台。此外,通过整合利用海珠网上讲坛、网络大学堂、安全生产知识考试系统、数字化学习港等网络资源优势,面向相关人群开展培训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学习培训的效果更加明显。

  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积极性。一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形成有效合力开展科普工作。积极引导辖区单位参与科普阵地建设,结合政府投入以及省、市科普专项经费支持,共建了多个高标准的科普精品工程。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丰富科普内容和形式,使区内科普更活跃。与辖内医院、消防支队、企业等结成科普共建单位,定期开展科普宣传集市、消防安全教育、科普讲座等,进一步体现科普公益性。此外,广泛发动区辖内文艺骨干开展科普文艺作品创作活动,涌现了咸水歌《科普文化抓得细》、少儿舞蹈《快乐科普》等一批优秀的科普文艺作品。

  推动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广州市海珠区坚持以科普创示范为载体,抓好科普示范街道、科普示范社区等创建工作。近年,成功创建了滨江、南华西、新港、沙园、官洲、素社、南石头等7个市级“科普进社区”示范街道;创建了沙园街广重社区为“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广州市海珠区已从建设科普画廊的单一形式转变为打造综合性的科普精品工程的多样形式,形成了“商住科普示范社区模式”、“公众科普社区模式”、“城中村科普示范社区模式”等三种示范社区新模式,同时发挥各社区资源优势,推动形成“一社区一品牌”,在全区科普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