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东科学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

小朋友们体验科普大篷车互动展品
科普大篷车到学校啦!”随着一声呼喊,清远市清新县第三小学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围着科普展品观看,不时提出各种思考及疑问:“汉密尔顿路径究竟如何使路程实现最短呢?”;“如何用小五角星拼出一个大五角星呢?”;“这个陀螺真神奇呀,它其中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这是广东科学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现场的一幕。2010年5月,自广东科学馆科普大篷车正式启动以来,它的足迹几乎跑遍全省,成千上万的青少年从这个“流动的科技馆”中体验到了科学的神奇魅力。
围绕科普工作重心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为了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满足他们对科学知识的需求。2010年初,经过深入论证分析,广东科学馆自筹资金购置了科普大篷车,并于5月正式启动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开始了长期为青少年服务的征程。
与一般科普大篷车不同,广东科学馆的科普大篷车除了配置车内的各项设备以及25件车载科普展品外,还为科普大篷车配备了包括50多个专题的展板、几十个种类的科普小册子、500多本科技图书、还有科普光盘、益智展品、科普拼图等科普展教资源,并建立了“科普互动剧”演出队,打造了一系列的科普展品和科普资源包。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大篷车深入到广州、佛山、珠海、韶关、中山、惠州、河源、肇庆、梅州、清远等地市及其边远山区开展科普展教活动,与全省130多所中小学12万人次的青少年进行了亲密的接触。

为基层送去科普剧表演
“我是第一次看到科普大篷车呢!”、“它给展现了许多科学的奇妙。”、“我真希望它能每个星期都来一次!”……科普大篷车成为了万千青少年惦记的“好伙伴”。
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基地
针对社会科普资源分散、优质原创科普资源供给不足的突出问题,广东科学馆围绕科普展教工作重点,充分利用自身作为科普阵地的优势,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宗旨,以“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为立足点,分别在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和广州市立尚教育服务机构建立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基地,目的是将科普资源带给青少年,达到长期科普育人的目的。
其中,2011年3月2日,广东科学馆与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联合,在该校开展汽修综合实践课程。作为“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之一,该课程首次进入广州地区的中学课堂。为此,广东科学馆提供了《汽车环保与节能》科普专题展览等多种科普资源,力图通过在学校开展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动手能力。据介绍,这种模式接下来会在博鱼网页版的学校进行复制,力争让科普资源共享模式形成可持续性。

邀请专家赴全省各地开展科普讲座等活动
科普大篷车还连续两年参与到由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基金会、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联合主办的“广州市中小学生科技夏令营”活动中,为青少年增设了互动展品、科普互动剧、科普益智展具、科普专题展览等一系列丰富的内容。“以往的科技夏令营是没有科普大篷车内容的,我们希望能够参与其中,加入新鲜的血液,通过一系列内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动手能力,真正让他们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广东科学馆馆长何少强介绍说。
增添主题特色丰富展教手段
为了丰富科普手段,增加科普大篷车活动内容特色,广东科学馆积极策划,将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与科普主题活动结合,大大增强了活动的生动性和科学性。例如,去年广东科学馆与广东省节能协会、广东省节能产业评估和推广委员会、广东省粤和节能产业推广和评估中心联合举办了“节能减排———广东在行动”校园巡展宣传活动。在该系列活动中,广东科学馆提供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汽车环保与节能》等科普专题展览共约100幅科普挂图,同时利用大篷车为载体,开展了益智教具展品、科普展品实物展品互动、科普知识有奖问答、派发科普书籍和科普音像光盘等活动。
在科普大篷车开进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的首场校园巡展活动中,丰富的科普展品以及各种互动游戏受到了该校6000多名师生的热烈欢迎,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效果显著。随后,大篷车继续开进广东省技师学院、广东实验技工学校……为学生送上了一场场丰盛的科普大餐。
数字说话
自2010年5月至今,广东科学馆科普大篷车深入到茂名、韶关、河源、梅州、惠州、佛山、珠海、中山、肇庆、清远、阳江、广州等地市及其边远山区,累计开展活动36场次,共展出了科普展览(实物展、图片展)50个专题,开展科普知识有奖问答25场。开展科普拼图、益智比赛共10场次,赠送科普书籍、小册子 20000册,赠送科普展览、科普大篷车、科学技能培训方面的影视光盘共2000张,推出并表演了科普互动剧“美丽的太阳系”6场,130多所中小学参加了活动,活动受众人数达12万人次。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