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对话大学生:独立思考不失自我
见面会现场气氛热烈
韩启德与大学生亲切交流
整整两个小时时间里,16位大学生围绕“大学生就业难”、“医患关系”等诸多热点问题起身发问,韩启德以“父辈”式的睿智和“朋友”式的坦诚,逐一精彩作答。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长瑞,副省长龙庄伟,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段惠军参加活动。
医患矛盾何解?
——医务人员要学会“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关心”
“当前医患矛盾突出,作为医科生,我曾亲历这类事件,您对此怎么看?”河北医科大学一位学生发问。
“医患矛盾形成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历史根源、社会根源,也有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问题,也跟媒体的炒作有关。我认为,医务工作者在其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人们越来越迷信医疗技术,认为现在的医疗技术手段什么病都治,这也造成了公众对医疗能力期待过高。”韩启德说:“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命系统,以现在的医疗技术手段还做不到什么病都能诊断,什么病都能治。”
韩启德援引一位美国医生的话说,医生能够做到的,是“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关心”。韩启德说,对待病人,医务人员要有这样的认识:不仅仅是看他的病,而是要去帮助和关心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要把自己的爱传递给病人,把病人看作亲人。“做到这一点,医患关系一定比现在好得多。”
“当然,要从根本上缓解医患矛盾,我们还要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入手,减少病人的负担。同时还应该在全社会推崇尊重医务人员的风气。”
“象牙塔”该破该立?
——大学不能被动地跟社会走
“很多人认为大学是白色象牙塔,与社会存在脱节,因此大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后很难适应工作和生活,您怎么看?”河北科技大学一位学生问。
“以前我们说大学是个象牙塔,是带有贬义的,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乃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社会都对大学象牙塔进行批判。但我现在感受是,如今的一些大学太不像象牙塔了,跟社会跟得过紧,社会上是什么样,大学就跟着怎么走。这就是打破象牙塔后我们想要的吗?”韩启德说:“大学应该是社会的先导,文化的引领者,应该先行一步。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在传承文化、创造文化中起引领作用,不能被动地跟社会走。但今天大学的独立性、学术的自主性还远远不够。”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讲,大学生们不要太害怕将来和社会如何衔接,我博鱼网页版的忧虑是大学生失去自我。”韩启德说,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任务还是真正的学一点东西,读一点书,有点思考,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哪怕和社会有点距离。“大学生到社会肯定有一个适应过程,不要将这种适应训练完全寄托在学校教育上,这是一个自然过程,大可以以平常心去看待。”
如何面对就业难?
——要提高待遇吸引大学生基层就业
“我是河北医科大学临床专业的一名本科生。我们觉得临床医生似乎已经供大于求,找工作非常困难,真不知今后该怎么办。”
“临床医学毕业生绝非供大于求。现在我们国家才600多万医务工作者,临床医生只有400多万,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而言,人均占有的医务工作者数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面对大学生的提问,韩启德回答说,“很多临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假象,关键是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能不能到我们非常需要的基层工作。”
“据我调查,现在许多县医院,好一点的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很少,到乡镇卫生院,主要都是大专生了。”韩启德接着说:“大家不到基层工作我也很理解,大医院的医生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生活好、受人尊敬度高,而基层医院没有哪一方面能赶上大医院,这是客观事实。这就要求我们要想办法切实提高基层岗位的待遇,为大学生基层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韩启德说,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正在下功夫改变,这几年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我是从最基层的乡村医院走出来的,今天卫生部部长陈竺,也曾经在农村当过赤脚医生。”韩启德鼓励大学生说,大学生应该有这样一种志气,“有志气的青年,就要去打先锋,就要先到基层去开路,受到锤炼、得到锻炼,才能更快速地成长起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