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博鱼网页版 >科协新闻>要闻>详细内容

深圳市全国科普日启动 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为重头戏

2012-09-21 来源:深圳市科协 【字体:
阅读:

  共建社会诚信,防控食品安全风险。9月17日下午,2012年深圳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式启动。深圳主场活动的主题为“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围绕这一群众关心的话题,主办方精心组织“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自主创新大讲堂——全市食品安全干部学习专场”6场次、食品安全进社区等面向重点人群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学习活动。


9月17日下午,2012年深圳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式启动。

  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戴北方,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谭国箱,广东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焕泉出席活动。来自全市食品安全、科协等系统干部和部分社区科普代表的近600名参加。本次科普活动由市科协、市食安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报业集团等多部门联合举办。

  201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旨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深圳市将组织各区、各社会组织围绕主题积极组织开展系列科普图片展、科普咨询、科普讲座、便民义诊、科普电影播放、分发科普资料等近百场活动。

  深圳市科协主席周路明表示,将科普工作与食品安全工作结合,既是提高深圳市全民科学素质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在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实践。通过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干部、群众,开展科普宣传,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手段,在全社会形成科研学术创新为引擎,技术产品创新为支撑,管理模式创新为保障,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敬畏创新的社会氛围,加快深圳建设国际创新城市的步伐。

  启动仪式上,深圳市科协还为获中国科协、财政部2012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表彰的“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先进单位”——龙岗区横岗街道怡锋社区、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社区、宝安区新安街道海裕社区、南山区粤海街道海珠社区进行授牌表彰,中国科协、财政部对每个社区奖励20万元。

  在启动仪式后的自主创新大讲堂——干部学习专场活动中,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唐英章教授作了主题“食品安全与国际食品安全突发应急处理”专题讲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咨询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作了主题“我国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回顾及展望”专题讲座。

  最有亮点的重头戏要属由深圳市科协、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主办的“中国深圳食品安全高峰论坛”,20余位食品安全主管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呼搭建食品安全诚信的制度建设,食品安全共建共享是全社会的问题,社会诚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专家共议——多数食品安全放心

  论坛可谓权威云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的权威专家,以及深圳主管食品安全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沃尔玛、百胜餐饮、深圳面点王食品、晨光乳业、惠氏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的高层主管约20余位行业相关人士出席论坛。

  论坛上,多位专家将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食品质量的问题,更是涉及公共领域的安全,在食品安全领域出问题甚至等同于犯罪。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鹏直言,“很多人认为食品安全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但我们应该把它拔到公共安全的角度来对待。”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主任谢丽琪同样认为,国内食品问题纯粹不是一个食品安全的问题,而是一个是否犯罪的问题。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周平表示,在他的调查中,84%的受访者认为国内的食品存在不安全因素。对于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的现状,多数专家认为市民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由于检测技术飞速发展、食品种类不断增多、以讹传讹、夸大事实等原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描述得过于恐怖。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包括深圳市在内的多数企业所生产的食品都是健康安全的。

  诚信建设——食品安全的出路

  食品的生产者是企业,食品的消费者是市民,企业诚信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不言而喻。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处处长李世清说,食品安全的合格率越来越高,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还是不满意,“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应该把食品安全的诚信问题放在社会问题的角度来思考。”

  对于诚信建设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性,绝大多数专家都持支持态度。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副院长杨万颖表示,诚信制度除了要通过从刑法加强处罚来维护,还要引入民事赔偿制度。

  对于食品安全领域诚信缺失的原因,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李和平博士分析说,据他统计,对2000年到2011年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共有83件媒体转载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其中按三类食品安全问题划分,应该有75%的食品安全问题是经济利益驱动造成的食品安全的问题。“我国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转为市场经济,在过渡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制度、法规、法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诚信也一样。”

  对于未来国内的食品安全形势,多数专家认为,将诚信与食品安全工作结合起来,食品安全形势将逐渐向好。李和平说,相信深圳将来的食品安全会越来越好。专家认为,企业诚信是食品安全工作重要的核心,法律法规的完善将助推诚信的建立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奖惩有度——建立第三方诚信制度

  如何才能让食品变得安全,变得不再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难题呢?专家们纷纷支招。

  刘鹏认为,目前我国对诚信的奖惩制度不够健全,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立法并没有设立有奖举报制度,这造成许多不法的食品生产企业铤而走险。他建议,食品行业的诚信建设需要依靠法律、第三方诚信服务机构以及主管部门监管等三大体系共同“护驾”。

  刘鹏说,诚信不完全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也建立在他律的基础上,奖惩的作用十分巨大。诚信服务机构,这块恰恰是国内非常缺乏的,也就是第三方为诚信的食品企业提供咨询、认证等服务,国外有很多第三方公司或者风险评定机构,对企业食品的风险定期的评估和对外发布,消费者能据此进行清晰的辨识。主管部门的监管和法律法规联系在一起,执法部门的高效、集中的监管体系,能够促使大中型企业拿出博鱼网页版的动作来践行食品安全。

  李世清认为,首先要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体系进行建设,把每一个经营生产单位的许可信息、产品的认证信息、日常监督检查信息、产品抽检的质量信息、获奖信息等都完整记录下来;其次是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的制度建设,建立诚信黑名单制度;还要健全食品安全诚信信息的发布、评价、征集、披露的相关规范;最重要的是食品安全诚信信息查询平台。

  王周平建议,建立对食品企业的全程监管机制,强化食品安全执法的接轨监管,全面建立食品监管企业的诚信体系。他说,“美国企业的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自律意识非常强和非常高,和国内的反差非常大,所以我反复强调说,一个国家食品安全的水平能反映这个国家的水平。”

  专家观点——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薇:信任需要沟通

  “食品安全率高,市民信任度却仍无提升”?黄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她表示,这样的状况发生或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消费者意识的增强;其次是出版社与媒体等对食品安全的曝光使得透明度增强;再次是检测技术的提高使得人们从不安全食品中获知许多化学名称;最后则是易感人群的增加。

  黄薇指出,对于无菌食品,现在的状况下做到无菌是不可能的,哪怕有可能,无菌的成本也很高,会大大超出人们的消费水平。超标食品与含致癌物的食品都是要吃很多或者长期食用才会引起癌症。因为不可能做到任何食物里面不含微生物,但是含有对人体造成健康不良影响的因素,究竟存在的风险的可能性有多大,它的严重程度有多高,这是需要管理人员、媒体以及消费者不断进行沟通。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张灏:制度是诚信的基础

  “制度建设可能比单单鼓励诚信更重要”,张灏表示,食品安全领域需要诚信的解释,整个社会都需要诚信的解释,但是诚信是要靠体系和制度保障的。以全世界众多的食品安全的事件为例,最典型的一点就是,予以重罚之后才能保障诚信得以建设下去。

  他还以地沟油事件为例说,经过地沟油事件之后,只要哪家油有一点问题老板就会被抓进去。“这个做法不管是对和错,在食品安全严抓的过程中,我想制度建设可能比单单鼓励诚信更重要,在制度建设好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再培养诚信观念”。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余以刚:重点监管走在前

  “在东莞做检验检疫的工作中,每一天都在检测市场上的东西,没有我们没有做过的。”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余以刚说,由于天天做检测,所以哪一类超标他都知道,因而从中间发现了很多问题。而在工作中,监督管理、执法方面则让他头痛不已。

  现在他正在做进出口食品安全日检体系和动态监管模式,而最近国家质检总局正提倡动态监管模式。他称在此之前他参与的国家质监中心项目——高致病性动物的日检预警体系正好为他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何为动态监管模式?余以刚教授解释说,人们一般将它理解为重点监管和一般监管,但是实际上它是从多个角度来把它划分的,例如从诚信的角度,如果不诚信被发现了,他就变成了重点监管。“我们要建立一个体系,看哪些是属于重点监管。我们要事前重点监管,而不是事后重点监管。”

  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部长黄裕: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黄裕在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会议上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解决;第二,在深圳确保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源头不在深圳,产地不在深圳,深圳怎么办;第三,如何建立衔接行政执法和司法;第四,生产、经营、使用如何管理;第五,信息发布的问题。

  他认为,深圳作为口岸城市,现在深圳的食品95%都是从外面运输进来,食品源头与产地不在这里,就无法确保农产品的质量管理。谈到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他说,一是政府应加大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普及力度,积极推广食品安全的概念和知识;二是老百姓也该为食品安全负责,要尽应尽的义务。在食品安全无零风险的现在,市民不应买已确定是食品质量不合格的东西。最后,在信息发布的问题上。黄裕表示,政府和媒体在信息发布问题上需要沟通,信息要尽量全面及科学。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