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

华大基因:勇立潮头担使命,坚守初心战疫情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3日 作者:小准 来源: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 【字体:

图片 1.png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副会长单位

2020年新年伊始,当人们还沉浸在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节日氛围中,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从我国武汉悄然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甚至国外……这一年,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自2019年12月湖北武汉发现首例不明肺炎病例后,华大给予高度重视,时刻关注疫情进展,并迅速作出最快响应:组织团队开展研究,通过自有的数据库与专家诊断系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利用自主超高通量测序平台 T7 系统,率先破解病毒基因组序列……在破解的第一时间华大将病毒基因组序列在深圳国家基因库生命大数据平台(CNGBdb)向全球发布,为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的基础研究和医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用科技支撑助力疫情防控

对于华大而言,病毒基因组序列的破解无疑吹响了疫情防控的冲锋号角,拉开了抗击新冠肺炎的序幕。面对疫情的蔓延,为了避免大规模感染,华大火速召集精锐队伍,组织科研及生产力量,在第一时间研制出准确、特异的检测试剂盒。

· 1月14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完成研发。

· 1月18日,华大被国家卫健委指定为唯一的新型冠状病毒第三方检测机构。

· 1月22日,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和检测设备进入国药局的应急审批通道。

· 1月23日,武汉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成立,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紧急部署和安排。指挥部以各战区为单位划分了各地医检所交付保障及防护、产能人员保障、供应链保障、物流保障等。对信息通报和公共关系迅速作出应对,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并妥善处理国际事件的影响。专设应急组,对突发事件和项目进行攻坚。

· 1月25日,正值大年初一,华大创始人、董事长汪建主动请缨,躬身逆行,亲赴武汉抗疫一线,率领团队参与临床一线科研攻关,助力临床治疗和疫情防控。

为加强广东省的疫情防控,华大基因临危受命,火速成立以CEO尹烨博士带队、许四虎医官为总指挥,杜玉涛书记、张红云、叶明芝等为核心成员的专项工作组,紧急对政策、物资、物流、生产能力等的调度准备工作进行部署,以确保核酸筛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图片 13.png

华大智造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7

图片 12.png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图片 14.png

董事长汪建亲赴武汉抗疫一线

为完成大量检测任务,华大第一时间在深圳搭建了两个专用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火眼”实验室:位于深圳盐田的“火眼”实验室在深圳华大临床检验中心既有实验室基础上,24小时内完成改造,迅速由原来的日检测通量500份提升到8000份;2月16日深圳大鹏“火眼”实验室启动,再次创造了“深圳速度”,深圳市和大鹏新区为实验室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从申报、登记、审批到建设仅用3天时间。目前,华大已经在深圳建设了两个“火眼”实验室并运营,单日检测量最高可达1.8万人份。截至3月11日,深圳“火眼” 实验室接收样本量已超27.6万人份

图片 15.png

图片 16.png

深圳大鹏“火眼”实验室

面对庞大的检测任务,华大克服春节期间工人短缺、物流不顺畅、材料物资无法足量供应等困难,顺利完成实验室建设及改造,检测设备及时到位,防护用品及实验试剂顺畅供给。截至3月11日,深圳“火眼” 实验室已消耗防护用品一次性医用口罩50000个,KN95口罩5200个,一次性防护服5200套。

与此同时,华大积极召集专业检测人员迅速返岗,经过针对新冠检测及生物安全等相关专业培训后迅速投入检测工作中。为保证来自深圳、揭阳、汕尾、惠州四地样本均能在24小时内报告检测结果,实验室工作人员实行三班倒制,实验室24小时无休进行检测。

全球抗疫,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