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全国首家医学类社会团体通过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
4月1日,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议以线下线上相结合形式在广州召开。会议听取了学会团体标准化实践工作汇报,进行了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工作培训,为新加入标委会的委员举行了授牌仪式,并对《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医学标准体系(征求意见稿)》展开讨论。会上,学会正式获颁“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证书”,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的医学类学会,也是广东省首家通过评价的社会团体。这标志着学会标准化建设工作全面达到国家标准GB/T 20004.1—2016规范要求,也进一步彰显了其在医学标准化领域的标杆和引领地位。
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证书授予仪式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三级调研员刘永谭,省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副秘书长、省卫生健康委政策法规处一级主任科员陈晓冬,省科协学会学术部主任科员郭庭茂,中国中检广东公司(华南区域总部)体系认证与组织提升事业部副总经理何晓晖,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专家、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教授李可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专家、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标准化办公室主任姜华艳等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秘书处相关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主持。
何晓晖表示,近年来我国团体标准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了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但也产生了标准定位不准、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2021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发布后,相关部门出台相继出台《团体标准管理规定》 《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暂行规定》《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标准化政策文件,对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提出明确要求。为促进团体标准优质发展,中国标准化协会联合相关机构研究建立“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工作机制,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依据规则对社会团体进行自愿性评价,结果公开并接受监督,以科学反映被评价人团体标准化水平。根据《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暂行规定》要求,由符合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标准的社会团体制定和发布的团体标准,可以采信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孙炳刚指出,近年来,学会一直将标准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致力于打造符合学会发展和精准医学领域需求的标准化体系,并持续改进标准内部管理流程,提高标准服务质量和效率,目前已形成显著成果。截至2025年3月,学会已正式发布17项精准医学领域团体标准,主导参与的3项地方标准成功入选广东省地方标准项目,归口管理的《应用于医院VTE防治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规范》被列入“2022年度广东省实施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奖励性后补助项目”,学会多项团体标准得到了行业认可,被数十家龙头骨干企业、近百家三甲医院采用,《基于孕妇外周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无创产前查胎儿基因组病技术标准》已被多家招标单位纳入招标技术要求。
此次通过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是学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不仅代表学会的团体标准化工作处于行业领先的技术规范水平,还可以获得采信为推荐性国家标准的资格,对提升社会团体标准化水平具有战略意义。未来,学会将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标准化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标准的持续创新与完善,不断探索社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团体标准向地方标准、国家标准的转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