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分会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6月27日下午,2019年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分会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并召开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分会常委会议。
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出席会议并致辞
分会主委古洁若教授主持并作发言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痛风分会常委会召开。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分会常务委员会。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出席会议,对学会发展、愿景、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对分会工作提出发相关建议。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分会主任委员古洁若教授做2018痛风分会工作总结,并在会上研究制定分会2019下半年工作规划及任务要点。
据了解,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分会于2017年6月24日成立,是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成立的第一个分会,分会旨在融合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多领域资源,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以及精准预防搭建跨领域、多学科的交流、共享、合作平台。
聚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举办学术研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分会学术研讨会吸引来自省内外从事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专业人员一百余人参加会议,大家感受到精准医学为痛风治疗带来新的方向,促进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诊疗水平跨越新台阶,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精准治疗及管理前进了一步。
余俊文主任作主题报告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高尿酸血症/痛风分会副主任委员、佛山市中医院风湿科主任余俊文主任作了《高尿酸血症的优化治疗方案》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我国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我国的治疗方案,强调高尿酸血症/痛风的治疗是一种长期治疗,患者朋友们需要要意识到其的严重危害,要引起重视,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方面的配合。治疗同时也是做好实时检测,以便能控制病情的发展。
李娟教授作主题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风湿免疫科李娟教授作了《尿酸结晶形成和治疗要点分析》的主题报告。她总结了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是腎结石的高危人群,指南及专家共识一致推荐在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进行碱化尿液治疗,推荐将尿PH维持在6.2-6.9。枸櫞酸氢钾能溶解尿酸盐结石、胱氨酸结石,预防钙结石,是治疗首选。
王育凯主任作主题报告
汕头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负责人王育凯主任在会议中作专题报告解读痛风肾损害的防治。他介绍了痛风肾是痛风性肾病的简称,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历时较久的痛风病人,约1/3有肾损害,所以对待痛风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病人,必须有预防痛风肾损害的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痛风的复发,防止痛风肾损害的发生。
在专家面对面环节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博士后黄叶飞医生、清远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彭翔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骨科主任徐义春主任,从痛风的精准治疗,到痛风病人自我管理,以及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人员均感收获累累。
风湿免疫病科普新书发布。会议期间还举行了风湿免疫病科普书系之《御风集》发布会,新书作者是中山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痛风与高尿酸血症主委、自身免疫病分会顾问古洁若教授。第一辑《御风集》通过简单易懂的文字和图片,介绍常见的风湿免疫病:强直性脊柱炎、痛风 / 高尿酸血症、类风湿关节炎,内容均是病友们最关切的问题。因此,在新书发布会现场,吸引了大批的广大医生及护士、风湿病病友、痛风病病友及家属们到场哄抢书籍,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新书发布会现场
专家谈:痛风之痛。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但痛风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高尿酸血症患者只有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才称之为痛风。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多由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聚集发生,后者则由某些系统性疾病或者药物引起。
古洁若教授表示,近几年对遗传学、免疫学、代谢学、组学、多组学的研究,让我们对个体疾病的不同表型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疾病的治疗有了新的理念和方案。比如痛风要精准医疗,核心的内容是做基因的分型,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准确的基因分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包括用药的组合、非药物治疗及不良习惯的调控等。痛风精准治疗,是致病基因检测的基础之上制定的精准个体化诊疗方案,或者说更合适某个病人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