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造船工程学会

广东造船工程学会举办“绿色船舶技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 来源:广东造船工程学会 【字体:

2021年是开启落实“3060”双碳目标征程之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陆续出台,提出了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和相关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的新要求,因此, 绿色船舶技术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清晰、时间越来越紧迫。

11月12日,经省科协同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605院)、广东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举办了“绿色船舶技术论坛”,会议由学会第十三届理事长、学会海洋工程专委会主任、605院科技委主任巨锦主持,605院院长何庆林致开幕辞暨47周年院庆祝词,有学会秘书长丘秉焱、广东省航海学会秘书长赖力、广州星际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涛、广州海明船舶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穗波、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邓锐、广州瑞港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宁,以及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605院、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实业公司广州分公司、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广州公交集团客轮有限公司、广东澳美铝业有限公司、学会秘书处、《广东造船》编辑部等单位的专家、技术代表、记者、工作人员等约60人参加现场研讨活动。

论坛现场照片

同时,线上参会人员有香港和澳门海事届专家10余人、会员单位及省内外船舶行业专家、技术人员超过160人,其中组织集中线上参会的学会友好单位、会员单位有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中国船级社广州审图中心、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公交集团客轮有限公司、广州精铟海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显利(珠海)造船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珠峰造船有限公司、广东中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等10多个单位。

本次论坛邀请了5位专家围绕“推广清洁能源动力船舶技术,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航运绿色发展”的主题作了专题报告,报告演讲后,报告专家与参会代表就热点技术问题作了交流,专家报告的内容和现场互动气氛都体现出此次论坛的学术性较强,专家及报告分别是:

(一)学会学术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造船》编辑部主编、中国船舶集团学科带头人、605院首席专家徐文珊研究员演讲《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前景》,徐文珊专家通过解析最新的政策文件和规范要求,分析国际国内各种船舶低碳、零碳技术研发应用情况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分析不同动力系统的船舶运营指标,对比长江与珠江的航运船舶绿色技术发展路线以及发达国家的航运减排措施等,全面分享了新能源动力技术状况,并对未来新能源动力船舶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二)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经理及新能源研究院技术专家熊永聪演讲《船用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分析、氢能料电池应用》;熊永聪专家讲解了电池系统、电芯、电池包及BMS的设计要点及确保安全的控制指标,电池包对船舶设计和建造的影响及注意事项,分享了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电池燃烧试验对比的视频、电芯热失控扩散试验的视频及采用海水控制为最佳措施、锂电池船型应用的案例、船舶动力电池的品牌市场分析等,此外,还介绍了全球氢燃料电池的应用情况及其关键技术特点,氢燃料电池在船舶应用的瓶颈和前景。

(三)605院设计部副部长黄勇高工演讲《实施“绿色珠江”工程 推进广东航运绿色发展》,黄勇高工介绍了“绿色珠江”工程概况、广东省LNG动力船舶的应用成果和零排放船舶(锂电池动力船、氢燃料动力船)的研制、清洁能源船舶全产业链的保障条件等;分享了在交通运输部的同意和支持下,由中国船舶集团牵头、中国船级社等单位参与、605院承担研发的“珠江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项目进展情况。

(四)中国船级社广州分社的丁肖、吴斌两位高工分别演讲《纯电池动力船舶建造检验要点及案例》、线上演讲《3000T LNG单一气体燃料动力船建造检验介绍》,两位高工在各自具有丰富的审图、船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规范规则的指标要求,详细分析了纯电池动力船、LNG动力船的动力系统技术特点及船舶试验要求、船舶检验要点等,提高了参会人员对新能源船舶设计及建造质量控制要从源头做起的认识,将有助于船舶设计及建造技术人员提高工作质效。

通过专家们有高度的概括、有数据的分析、有案例的讲解,与会人员对绿色船舶技术应用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将利于把握今后各自工作努力的方向。

世界各国、全国各地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减排降碳”,但科技水平、技术力量不一,效果则不同。据IMO相关研究表明,82%的碳减排效率由零碳燃料贡献,因此,低碳、零碳燃料是降低船舶碳排放最有效的手段。

绿色船舶技术主要围绕船舶总体优化、船舶动力燃料低碳化两个维度展开,辅以船舶绿色营运和建造技术。因此,船舶技术的热点聚焦在新型替代燃料的使用和清洁能源动力技术方面,包括气体燃料技术、混合/电力推进系统、燃料电池技术、发动机余热回收技术等。

近几年,除了锂电池动力船舶技术发展较快并获得快速推广应用外,随着LNG基础设施逐渐完备, 供应链体系逐渐完整,后期如通过加装船用碳捕捉装置或使用合成天然气、生物天然气,均可以实现零排放目标,LNG是目前唯一一种能够在全球范围得到大规模应用的替代燃料和过渡期最好的替代燃料;同时,氢燃料电池因具有零排放、安全稳定、启动快、安静无噪音等优点,可作为船舶辅助动力或主动力,也是各国正在积极推进研发和应用的最佳替代燃料解决方案之一;据专业机构调查显示,到2050年,氨将成为最具潜力的三大燃料之一。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和中国船级社等部门、机构的支持下,在长江、珠江等流域陆续航行了纯电动、纯超级电容动力、混合动力等多种新能源动力船舶,由学会会员单位设计或建造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船舶产品有: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广船国际建造的全球首艘千吨级纯电动船(2000吨电动自卸船),学会两个副理事长单位合作-605院设计和广东凯力建造的珠江130~380客系列纯电池推进客船、由605院设计(该工程牵头单位)和学会会员单位中船桂江建造的“绿色珠江”工程批量船--LNG单一燃料动力散货船(2000吨、3000吨两型船的首制船都已交付运营)等等。

在电池动力船型中,使用学会理事单位-亿纬锂能公司的船舶动力电池的代表船舶产品有:2018年圆满完成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莫迪非正式会晤的接待任务的武汉“东湖号”公务接待船、南京夫子庙秦淮画舫、新疆天池观光船、“蓝海豚”和“阔阔真公主”两型珠江游船、目前国内载电量最大的4000HP纯电动拖轮(国内第一艘纯电池动力港口作业船)、64TEU纯电动集装箱船(国内第一艘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挪威渔船—养殖工船等。亿纬锂能公司是国内较早取得船舶动力电池相关产品及其电芯、电池包、BMS配套产品型式认可证书的供应商,该公司旗下有独立的新能源研究院,对氢燃料电池早已开展研究和布局。

在新能源船舶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中国船级社不但抓紧研究和及时制定新的指导文件,如2019年发布《纯电池动力船舶检验指南》对促进新能源船舶科研项目尽快落地起到重要的作用,还积极配合各研发单位的新船型新产品的取证和各类船舶的检验等工作,如珠江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已获得中国船级社的原理认证,国内已有中船集团712所等两家单位获得了中国船级社的船用氢燃料电池产品型式认可证书,这是替代燃料商业化的重要里程碑。

广东是海洋大省,也是内河水运大省,拥有全球十大港口之二,不断提高绿色船舶技术水平和完善相关产业链的配套,助力绿色航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待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研发与合作,共同推进绿色航运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