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思考
-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监测与评估.doc2011-08-28
-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十年回望(二)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绶琯 对科学社会的几点期待1.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不言而喻,其中负责干部和公务员群体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应当居重中之重。这个群体的科学素质靠自觉的自我教育。其效果关系到了国家科技政策的实施和贯彻。应当为这个群体提供优质的科学信息和科普资料服务;同时研究科学素质的评估方法,以备尽快完善各个职务层次的考核制度。2. 中学是科学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目前来看,是独一无二的)基地,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初中学生和部分高中学生教育的成效取决...2011-08-28
-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十年回望(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绶琯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经历了它第一个十年。“十年树木”。这个十年里树了一个实验:“在科学家到青少年中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引自“关于开展‘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的倡议”,1998)。 十年前,这个实验可以看成是科协倡议的“大手拉小手”活动的一个新的尝试。“大手”,在这里是以国家级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前沿科学社会,“小手”则专指有志于科学的优秀高中学生。 “大手拉小手”这个口号很形象化,很亲切。人一生走很长的路,一路上就常常要...2011-08-28
-
陈四敏 方家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科技博物馆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科技馆教育亦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英国的科技博物馆始终追随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它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正处于科技馆建设热中的中国,尤为宝贵。本文将从发展历程、功能与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通过中英科技博物馆的实践介绍和比较研究,寻求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从而探索我国科技馆建设的正确方向。 一、科技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方面 (一)发展的历史 英国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出色的科技成就,英国科技博物馆源远流长,大体经过3个不同的发...2011-08-28
-
青少年科技传播的困境与对策 ——2005年PCST北京工作会议综述 2005年7月,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网(PCST Network)在亚洲的首次工作会议于北京召开,主题是科学传播的案例研究。作为此次会议的三大议题之一,青少年科学传播问题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从该议题下所提交的论文来看,尽管各国学者是在不同的特定目的下探讨青少年科学传播的模型,但是他们实际上对青少年科学传播在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具有一个隐含共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不同的案例正是围绕着对这个困境的解决而展开的。本文将对这个隐含的共识以及各...2011-08-28
-
各地区科普效果评估及比较研究的目的,就是依据科普工作本身的功能和价值,通过同一尺度(设计指标)衡量各地区(主要是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一定时期内科普效果大小、表现、稳定和发展情况。本课题把1996~2001年各地区的科普效果进行了排序和分析,旨在让各地区了解自己的科普效果水平,使好的地区总结经验,继续做好科普工作;差的地区找出差距,改善科普工作。当然这种比较是相对的,也不是一种十分精确的衡量,但只要比较的尺度合理、理论基础站得住,仍然是可资依据的。 本课题研究把中国科协系...2011-08-28
-
广义上,科技馆常设展览科普效果评估包括3个方面,也可以称为3种类型:展品设计阶段的评估、展览过程评估和展览以后的效果评估。展品设计阶段的评估主要是检验展品的科学性、了解观众对展品的喜爱程度,以及观众对改进展品设计的意见;展览过程评估主要了解观众对展品说明(标识、解说)、展厅布置(照明、过道、空间、动手操作等)、服务要求等方面的意见;展览效果评估主要了解展览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对观众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对观众的影响效果有多大等。 狭义上,科技馆常设展览科普效果评估主要指展览以后对观众所产生的教育...2011-08-28
-
科学传播中的议程设置 AgendaSettinginScienceCommunication 刘兵/LIUBing,侯强/HOUQiang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Centerof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摘要】 大众媒体在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学传播借助媒体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公众,同时科学传播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媒体偏好的影响。在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中,媒体而不是科学共同体正在左右着科学传播的议程,这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2011-08-28
-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与相关领域工作的关系.doc2011-08-28
-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动员规划和行动建议.doc2011-08-28